大家猜:箏童央央在做什么節目?
前段時間寫過一個微信古箏品牌之我見,大家會發現,哇,原來有這么多的古箏品牌,毫無疑問,這么多古箏廠家可以存活下來,都是有一定的用戶群體的,那么都是什么人在買呢?
一、專業人士
即使是一線專業人士,也會用一些不知名的古箏,為什么,自信啊!只要古箏可以調準音,他就可以用,而且彈出來的音色也不錯,但是毫無疑問,如果他愿意去品牌廠家挑古箏,或者定制古箏,一定可以演奏的更好!那他們為什么會做這樣的選擇呢:
活好,任性!
二、琴行、培訓中心、老師
規模越大,越有發言權,不然就不會有一句話,叫做客大欺店,如果一家培訓機構在當地做的很大,那么他在和廠家合作的時候就有很大的發言權;反過來說,也有店大欺客,如果古箏廠家品牌足夠強勢,廠家就有足夠發言權。在品質與利潤之間如何選擇,就是他們之間博弈的結果。
最難做的是小培訓中心和家教老師,要利潤就只能選擇小品牌(甚至小作坊產品),要品質就沒有什么利潤(沒有銷量就沒有發言權),如何抉擇是個難題,他們在生存與良心之間不斷的被煎熬,兩種選擇都很痛苦。
做好教學是唯一出路,我認識的大多數古箏老師并不愿意在講臺和柜臺之間切換,只想安靜的做一個古箏老師。
我一直在探討一種模式,讓古箏老師專心教學不賣箏,但是收入一樣有保證,畢竟大家都要體面的活著,希望早日實現,告訴大家。
三、各種場所
賓館、商城、茶樓等場所,為了提升自己的格調,會買一些不知名的古箏放在哪里,他們認為不管大廠、小廠,古箏都是手工做出來的,形狀上差不太多,不關心音色。但是真正用心做細節的商家還是選擇購買品牌古箏,不同的選擇留給客戶的印象也完全不一樣:
這家有逼格,或者這家在裝逼。
四、個人
有的確實是經濟條件不允許,只能買一些不知名的古箏,連學費也支付不了,這也是讓我非常糾結的地方,一方面我認為經濟不寬裕真的不適合學古箏,我看到有的新聞上說父母雙下崗,供孩子學古箏、鋼琴之類,我就覺得孩子不懂事,家長不理智;另一方面我又在想,難道窮人家孩子就不能學古箏,作為一個也是農村出來的孩子,我又覺得非常的不甘心,唉,萬惡的資本主義,萬惡的房價!
為了古箏的推廣與普及,我覺得我們的古箏行業也需要有一個希望工程,如果每個培訓中心都有固定名額或者比例讓那些愛古箏又學不了古箏的孩子可以免費接受古箏教育,是個多好的事情。
但是還有一些個人,經濟條件是允許的,他們總是認為自己比別人聰明,結果買到假冒偽劣的古箏,然后抱怨自己上當受騙了。你不知道的是他買調音器、買琴弦、買譜架、甚至買一卷膠布都是假冒偽劣的,這樣的人我一點都不同情:
不貪小便宜,就不會上當。
有的人說自己是某某廠出來的,現在自己做古箏,要是這樣也行的話,那富士康為蘋果代工,那么多工人,應該遍地都是蘋果手機廠家了,你見到了嗎?沒有,連富士康自己都做不到。
辨別的方法其實很簡單,只在線上看到銷售,線下沒有人銷售的古箏,不管賣的多火,質量都不咋的,最后太白和紅弦合作半首詩: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奸商賣你箏